工程造价管理的四大困境
1、造价管理模式落后
我国现行的工程造价管理大多缺乏系统的管理模式,缺乏对建设项目全过程的综合管理意识。建设单位、设计单位、施工单位、监理单位缺乏统一的造价目标和相互沟通协调机制,从而造成以自身利益为出发点的沟通协调现象,主要原因是没有针对项目本身形成多方认同的协作平台。
2、造价过程数据孤立
一个项目造价过程一般分为概算编制、预算编制、结算编制三个阶段。各个阶段参编人员不同对项目本身阶段要求不同,形成三个阶段编制数据相对孤立,只在造价结果的比较上起到一定的控制作用,而造价数据没有基于项目本身形成有效的数据关联。这样导致各个阶段的造价编制工作被动性较高,占用时间较多,重复劳动增多,导致大量人力、物力的消耗与浪费。
3、市场价格滞后
我国现行的工程造价确定方法多为静态、滞后的定额为依据的取定方法,其定额单价往往以定额编制期的人工、材料、机械台班价格为基础。虽然各地也定期通过一些调整系数或人工、材料、机械补差来尽量适应当前的市场价格,但由于我国目前的工程造价管理信息系统的开发和运用还不能及时提供造价管理人员所需的信息,这种静态、滞后的价格取定方法,无法满足日益变化的市场经济要求。
4、数据难以实现项目共享
工程建设项目的造价数据基础来源于项目主体,现有的造价编制参与方没有建立基于项目主体的基础数据共享体系,各自为政,造价管理工作只存在点对点的沟通协调方式,对项目理解难于形成共识。造价管理沟通协作方式亟待改变,以匹配项目越来越高的复杂度,通过信息化的手段实现项目数据多方共享形成项目为主体的基础数据共识,打通信息沟通的通道,改变造价管理沟通协作的机制。